自戀者如何利用宗教偽裝來尋求權力與控制
自戀是一種以強烈需要欽佩和缺乏對他人同理心為特徵的狀況。宗教自戀者尤其擅長使 用信仰和精神語言來證明自己的行為合理,並滿足他們對自戀供應的沉迷。這種行為可 能特別有害,因為它披著正義的外衣。今天,我們將探討宗教自戀者,尤其是隱藏的自 戀者,如何利用他們的信仰來掩飾他們的有毒行為並尋求自戀的供給。
什麼是自戀供給?
自戀供給是指自戀者為了維持其膨脹的自我形象而渴望的關注、欽佩和情感能量。對於 宗教自戀者來說,這種供給往往來自於他們從精神群體中獲得的榮譽和尊敬。就像一個 需要戒毒的癮君子一樣,自戀者不斷尋求驗證,以感到強大和掌控。在宗教環境中,這 可以透過他們因表現虔誠或敬虔而受到的讚美來體現。
宗教自戀者的特質
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必須至少表現出以下五個特徵: – 一種宏大的自我重要感 – 專注於成功、美麗或權力 – 相信自己很特別,只應該與地位高的人交往 – 持續需要讚美 – 權利感和對他人的不合理期望 – 剝削他人謀取個人利益 – 缺乏同理心 – 嫉妒他人,或相信他人嫉妒他們 – 傲慢自負的行為
當這些特徵在宗教背景下表現出來時,自戀者可能會在外表上顯得謙虛,但同時對他們 應該服務的人懷有蔑視、憤怒或嫉妒的感覺。事實上,他們的信仰只是獲得自戀供給的 工具。
宗教自戀的危險
宗教自戀者經常創造錯誤的教義或扭曲經文來滿足他們的個人需求。雖然他們的教義可 能不是徹底的異端,但他們傾向於關注聖經中支持他們優越性的特定部分,而忽略挑戰 他們行為的經文。這種選擇性的教導是宗教自戀最陰險的方面之一,因為它允許自戀者 在表現正義的同時保持控制。
宗教自戀的另一個危險是他們所說和行為之間的脫節。宗教自戀者可能宣揚愛和謙 卑,但其生活方式卻與這些教義相矛盾。他們經常將自己與任何可能挑戰他們或追究他 們責任的人隔離開來,創造出虔誠的外表,隱藏他們的真實意圖。
宗教自戀者的兩副面孔
宗教自戀者主要透過兩種方式尋求自戀供給。首先,他們表現出自己是個虔誠和敬虔的 人,贏得別人的欽佩和榮譽。他們可能會展示他們的精神實踐,例如禁食、祈禱或服務 他人,不是出於對上帝真正的愛,而是為了獲得讚美和認可。耶穌在馬太福音 6 章 1 節中警告人們不要這種行為,他說:“你們要小心,不要在人面前行義,叫他們看見。”
宗教自戀者尋求供給的第二種方式是透過攻擊,特別是針對那些與他們最親近的人。當 他們的虛假形象無法有效贏得欽佩時,他們就會轉向自戀式的虐待。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在閉門之後,自戀者可以在沒有公眾監督的情況下操縱和控制他人。他們可能會利用聖 經來為他們的虐待行為辯護,扭曲上帝的話語以適應他們的議程。
宗教自戀濫用的例子
宗教自戀者的常見策略是透過關注舊約中上帝憤怒的故事來強調控制和懲罰。他們可能 會引用可拉的叛亂或押沙龍的懲罰等例子來證明他們虐待他人的合理性。然而,他們很 容易忽略強調神的憐憫、恩典和慈愛的經文,例如出埃及記 34:6,其中神將自己描述 為「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
另一個策略是專注於規則和服從,而忽略愛的命令。宗教自戀者經常創造一種表現文 化,要求他人完美,但很少給予恩典和寬恕。這創造了一個有毒的環境,人們更關心滿 足自戀者的標準,而不是發展與上帝的關係。
最後,宗教自戀者經常實行雙重標準。他們期望得到別人的寬恕,但很少給予回報。他 們可能會要求你「七十個七次」地原諒他們,卻很少考慮到他們需要悔改和謙卑。
上帝對宗教自戀者的回應
上帝不會被宗教自戀者欺騙。在《以西結書》第 34 章中,他公開反對那些為了個人利 益而剝削羊群的假牧人。這些領導人被比作牧羊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吞噬自己 的羊”,而不是照顧和培育它們。上帝明確表示,祂將追究這些虛假領袖的責任,並將 祂的子民從他們的虐待中拯救出來。
上帝對宗教自戀者的審判有力地提醒我們,無論他們多麼令人信服,他們的行為都不會 被忽視。最終,上帝會將他們從影響力的位置上除掉,並為他們所傷害的人恢復正義。
結論:尋找治癒和清晰度
如果您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有人利用宗教進行操縱或控制的社區,那麼識別宗教自戀的跡 象至關重要。這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可能很虔誠,但他們真正的動機往往與虔誠相去甚 遠。相信上帝有能力看穿表面,並在祂的時代伸張正義。
我從有類似經歷的人那裡找到了靈感,他們的故事幫助我更清楚地看待事情。如果您有 興趣,我建議您訪問此 YouTube 影片以獲取更多見解:他們如何透 過宗教迷彩。